首 页 走进爱幼 爱幼班级 爱幼家园 爱幼团队
教育科研 爱幼课程 资源分享 一校一品 雁过留声
当前位置:爱幼课程>篮球活动>正文

巧妙应用指导策略让篮球动起来
发布人:徐磊  发布时间:2019/9/7 16:45:50

案例背景:

幼儿篮球活动是指运比成人和少年篮球还要小的、适合于幼儿使的篮球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目前此活动的开展在国内幼儿园相对较少,教师缺乏一定的经验和指导策略。我们试图研究和实践,努力寻找科学的指导策略和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篮球活动,进一步发展幼儿的奔跑、跳跃、灵敏反应、身体协调等能力,培养他们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良好品质, 帮助他们在篮球活动中初步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增强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

一、幼儿篮球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误区。

篮球活动深受幼儿的喜欢, 可幼儿园女教师居多, 而女教师往往缺乏篮球运动的技能和指导的策略。 她们在组织幼儿篮球活动时, 常常让幼儿拍拍球, 停留在一般游戏的层面上,没能给予进一步的指导, 对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甚少。

(一)理念的落后阻碍了幼儿发展。

案例描述1 :一成不变的拍球

篮球活动时, 老师将球筐往场地上一放:“今天继续练习双手交替拍球, 每个人拿一个球去练 习。” 孩子们的反应是:“怎么又是练习拍球? ”

老师说:“拍球就是靠练呀 ”不会就拍到会呗 ! 熟能生巧嘛 ! ” 老师还规定:没说停就得一 直练习。孩们无聊地拿起球开始练习, 不会拍的加油拍, 会拍的继续拍, 因为老师没说 停就得一直练习。 老师还要不时提醒:“你怎么不拍啦? “你会拍了吗 ?” “你拍了多少个啦? ”

案例分析:

许多老师认为拍球技能就是靠枯燥的练习, 长期选择单一的运动材料、单一的活动内容、单一的活动场地,不能顾全每个幼儿的需要,让孩子渐渐失去了参与篮球锻炼的兴趣,最终限制了孩子的发展。

(二)形式的单一消弥了幼儿热情。

案例描述2:球儿满地滚

学习行进拍球时,老师统一示范讲解后,让每个孩子手持一个球沿着场地上 的线边走边拍 , 集体练习。因为个体的差异,有些孩子能力强,沿着线边走边拍 没问题,有些孩子能力弱根本拍不起来。一段时间后,还会相互影响,你的球碰了 我的球 , 篮球满地滚,你追我赶。不是练拍球而是练捡球。一时间操场上到处是 篮球,场面很混乱。

案例分析:

教师要有计划 、有目的地组织幼儿进行丰富多彩的篮球活动,可以根据不 同的目标运用不同的形式来集体教学或分组教学,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玩中练、练中玩。但从此案例中教师安排的锻炼内容来看,这种“放羊吃草”的组 织形式过于随意,没有对幼儿的锻炼活动价值做深人的思考。教师在组织幼儿篮球活动时,缺乏目的性和有效的指导,放任自流,既达不到用篮球锻炼身体的目的,又保证不了幼儿活动的质量,导致篮球活动流于形式 。

(三)辅助材料的投放形成了资源的浪费

案例描述3:忙碌的老师

篮球活动练习绕障碍物拍球,老师忙忙碌碌跑过来跑过去,把梅花桩分散着 摆在场地中间,花费5分钟,幼儿练习15一20分钟,老师再辛苦收玩具5分钟,一次篮球活动就在老师的辛苦与忙碌中结束。

案例分析:

老师逐渐意识到可以借助辅助材料来激发幼儿对篮球活动的兴趣,并积极 地投放辅助材料,这是值得肯定的。不过传统练习的辅助材料是不可替代的吗? 我们在鼓励孩子创新的同时,有没有反思:这样的活动组织是否科学?活动一共 25一30分钟,老师收放玩具的时间就占了近 1/3 ,这样安排是否合理?辅助材料的投放反而局限了老师指导幼儿活动的时间和精力,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二、适宜性指导策略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孩子的篮球活动,在活动中一切都可能是动态发展着的,没有固定的模式。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 此在游戏中的参与度与适宜性也是因人而异的。

案例描述危险的高球

小班篮球活动时,老师示范并要求幼儿站在花坛上( 高40cm左右)练习拍 高球。不久后老师发现,有的幼儿蹲在花坛上拍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好几个小朋 友纷纷效仿,教师马上批评道:“你们有没有按要求练习啊?这样哪是拍高球? 跟 站在地上拍有什么不一样啊?” 一个孩子有点委屈地说:“老师,我不会拍高球我只能这样拍。”“膀子要用劲呀!站上去练! ”教师试图把幼儿都集中起来 , 再次示范,讲解动作要领并强调活动要求,还请拍得好的幼儿示范。结果掉球的 现象严重,大部分孩子拍不了,有的还跌跌撞撞从花坛上跳下来捡球,好几个孩 子因为捡球差点摔跤 。

案例分析:

此案例中小班幼儿练习站在高40cm左右的花坛上拍球是颇有难度的,老师发现大部分孩子达不到目标时,就应该及时调整。孩子蹲在花坛上和坐在花坛上 ,就是他们自己的调整,教师没意识到,还一意孤行,不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 反而埋下了安全隐患。教师在指导篮球活动中应以幼儿的主体性为前提,科学制定各年龄段篮球活动的发展目标、形式、内容和要求。如:小班多组织各种方式的拍球游戏,增强幼儿对篮球活动的兴趣,促进他们身体动作的协调发展;中班 多组织挑战性游戏,提高幼儿对篮球活动的热情,使其在篮球游戏中锻炼身体、提高技能;大班多组织竞赛性游戏,稳定幼儿对篮球活动的兴趣 ,提高技能,培养团 队合作的意识。

2.情境性指 导策略

情境性教学,往往是通过有目的地创设一定的背景、情节和角色,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组织的一种教学易为幼儿所接受和喜欢、对促进幼儿健康体魄和健康心理 的形成非常有益。教师要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创设一定的情境,吸引 幼儿的注意力,使他们能走人情境,开心地进行游戏活动 。

案例描述:篮球变变变

在小班活动“篮球变变变”的开始环节,教师让幼儿自由玩球,结果发现他 们有的踢球,有的拍球,还有的拿着球在地上转,每位幼儿都在开动脑筋力求玩 出花样。为了帮助幼儿想出更多的玩法,进一步了解篮球的用途,教师设置了游 戏的情境,启发幼儿想出“我和篮球一起跑”“爱跳高的篮球”“熊猫顶球”“抛接篮球”等玩法,孩子们欢快地玩着,笑着。

案例分析:

由于小班的幼儿年龄较小,教师在指导时就更加注重幼儿的兴趣点,尽量帮 助他们建立自信,鼓励他们大胆尝试与体验。如在游戏“小松鼠喂果果”中,老 师扮演松鼠“妈妈”,幼儿扮演松鼠“宝宝 ”,先跟着“妈妈”一起到草地上玩一玩 ,然后“妈妈”兴奋地发现草地上有许多“松果” ( 篮 球 ),请“宝宝” 们每人捡一个“松果”,幼儿在情境表演中欢乐地接触到篮球,然后以游戏的形式,帮“妈妈”把“松果”送回家……这样,幼儿很容易投人到情境游戏中,发挥想象,在游戏中更好地锻炼了滚球的技能 。

3.激发兴趣点指导策略

篮球运动是一项综合性的体育运动,由于幼儿年龄、生理特点的限制,学习 新动作有一定难度,常常表现为动作别扭,心情紧张,不协调,不准确,缺乏控制 力等等。这些复杂的动作很容易让幼儿失去信心和兴趣。教师在组织篮球活动时, 要善于观察幼儿的表现,发现幼儿的兴趣点 。

案例描述:我不想拍球 

小班幼儿练习拍球,老师详细地讲完动作要领并示范后,孩子们纷纷拿着篮 球找空地方进行练习。有的能拍一百多个,可有的小朋友却是旁观者,老师鼓励 后仍然不愿意拍球。

案例分析:

兴趣是关键,是起点,会拍的孩子有了成功感,乐意拍球,并且越拍越多,可不 会拍的孩子渐渐地对拍球活动失去了兴趣。教师要认真思考:用什么方式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让他们快乐地参与进来,从而得到发展? 法国一位教育家曾深刻 地指出:“通过游戏、通过玩儿,孩子们学习了。”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游戏和比赛的方法鼓励幼儿练习。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幼儿可以举行“单人比赛”, 如拍球比多少;中大班可以“分组比赛 ,如运球比快、投球比准等等。 对于不同水平的幼儿,应采用不同的指导策略,借助各种辅助物、儿歌等等, 导幼儿向更高的水平发展。此案例中,小班幼儿练习拍球时,我们可以请大班的哥哥、姐姐来 表演拍球,激发幼儿对拍球的兴趣。还可以借助儿歌“小篮球 ,真奇妙,拍一拍 , 跳一跳,拍得高,跳得高,拍得低,跳得低”,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掌握拍球的动作要领。

4.创新性指导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捕捉到幼儿富有创意、有推广价值的玩法和做法,在集中 介绍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展示,及时对幼儿有创意的玩法给予肯定,再以启发式、开放式的追问,激励 幼儿探索与众不同的玩法。

案例描述“你追我赶”拍高球

晨间锻炼活动后,老师表扬了几个小朋友拍高球拍得好,第二天晨间锻炼活 动时 ,很多小朋友都想练习,导致大家要排队等待拍高球。老师说:“那么多人 想拍球,人太多,怎么办呢? ”有两个小朋友走出了队伍:“我过一会再玩 吧。”可有一个小朋友却不肯走。老师问:“你还要继续等吗? 要不先去玩玩别 的? ”她说: 我可以和X X一起拍吗? ”我听了一楞,问:“一起拍高球?”小朋 友点点头。我好奇又期待地说:“可以呀!”只见两个小朋友商量完后,一个站在 梅花桩上拍,一个站在梅花桩旁拍,你拍五下,我拍五下,过一会儿还交换了站位。

案例分析:

在正常教学活动的基础上,我们利用幼儿的晨间活动、早操、午睡后、放学前后的时间组织幼儿进行“拍一拍,玩一玩”等篮球基本动作的练习,并鼓励家 园合作,让幼儿形成“我和篮球天天玩耍”的意识。此案例就是在晨间锻炼活动 的小结环节中,老师表扬了拍球好的小朋友,第二天其他小朋友也很想得到老师 的表扬,纷纷排队练习拍高球。可是幼儿园的器械是有限的,怎么才能满足所有 孩子的需要呢?老师试图引导等待的幼儿去选择别的玩具,可其中一个孩子的想法让老师开拓了思路:材料是固定的,形式是多变的。幼儿有很大的潜能,我们要 相信他们,尊重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探索与众不同的玩法 ,在玩乐中学会合作。

案例反思 

一、利用形象的情境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孩子们学习的 基础,这样他们才会有动力。 在组织幼儿参加球类活动时,常常 会进行单手拍球、行进拍球、双手交替拍球等单一的练习,一开始孩子们都是充满兴趣的, 一段时间过后他们就会觉得很枯燥、无聊,失去了参与活动的兴趣,然而增加了形象的情境之后孩子们的表现就不同了,深深地投入其中。 在开展球类活动的 过程中,教师根据相应的球类内容加以游戏情境,使 其 富 有 趣 味性,这样幼儿就会很自然、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主动性得到 了充分的提高。

二、在球类情境游戏中发展幼儿创造性的能力

布鲁纳曾经说过:“人们只有通过练习解决问题和努力于 发现,才能学会发现的探索方法。 ”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才会发 现问题,才能了解更多的方法,并且也能促进其创造能力的发 展,球类活动也是如此。 在球类活动中通过开展情境游戏,引导 幼儿主动地探索游戏的玩法,大胆、自由地尝试游戏的玩法,在 探索中得到新的发现,从而也在循序渐进中发展了创造性。

三、结合各类运动技能开展球类情境游戏,有效地促进幼儿协调性的发展

在幼儿园的体育游戏中,包含了许多不同的运动技能,如: 走、跑、跳、钻、爬、平衡等,这些动作的发展一般都是通过晨间 体锻或是体育活动展开的, 对于孩子来说活动形式较单一,而 且内容陈旧,他们的兴趣需求得不到满足,自主发展的空间也 受到了局限。 而在球类情境游戏中加入适当的动作技能发展, 使得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调动积极性, 成为活动的小主 人,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各项运动技能。

 

网友评论
请您评论(您的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游客不能评论。[请登录]


站内搜索 网站地图 电子邮箱 在线调查  后台登录
POWERED BY SSF中小幼数字化管理一站通 V2020.00611.final md47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4-2024
主办单位:南京市爱达幼儿园 地址:() 电话:02552431401 传真:02552431401
访问计数:   苏ICP备13060594号
计划总结
教育叙事
精彩呈现
网上教研
一周食谱
重要通知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