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走进爱幼 爱幼班级 爱幼家园 爱幼团队
教育科研 爱幼课程 资源分享 一校一品 雁过留声
当前位置:资源分享>教师论文案例>正文

[内部]浅谈幼儿结构游戏
发布人:孙文婷  发布时间:2017/3/31 16:37:22

浅谈幼儿结构游戏

孙文婷

南京市建邺区爱达幼儿园

一、结构游戏的独特价值

    结构游戏是指在幼儿园里幼儿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和丰富的想象利用各种游戏材料动手操作进行搭建构造物体的一种创造性游戏。结构材料可以分为高结构材料低结构材料,高结构材料是指具有高度的真实性,结构比较完整,如积木、积塑、雪花片、金属材料等材料;低结构游戏材料是指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可塑造性较高,如沙、石、水、土、雪等自然的结构材料以及瓶子、挂历、纸盒等废旧物品和半成品结构材料。本研究主要观察大班幼儿利用积塑和积木这两种结构材料进行搭建和构造的游戏活动。

    结构游戏属于创造性游戏,对幼儿创造性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有很大的价值,而且结构游戏在如今的幼儿园中比较常见,也是幼儿比较喜欢的游戏形式之一,结构游戏的现状调查还有以下两方面的价值:

    1、理论价值

    结构游戏对学前幼儿多方面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该研究试图完善结构游戏中教师具体、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验证当前幼儿园结构游戏中幼儿结构游戏年龄阶段的特点,如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了明确的目标意识,能够围绕一个主题,与同伴之间互相商量进行合作,共同搭建物体。幼儿常见结构游戏技能有重复、摆弄、堆高、推到等结构技能简单,补充当前幼儿园开展结构游戏的实际情况,目前国内关于结构游戏的研究大多数比较笼统、片面,缺少具体的、有针对性的研究。开展该研究有利于丰富、完善和发展学前结构游戏指导的理论,为一线教师开展、指导结构游戏提供一定的参考。

    2、实践价值

    唤起教师对于结构游戏的重视,为教师投放结构游戏材料与指导结构游戏提供参考依据,提高儿童结构游戏的质量。如何对结构游戏材料进行合理的投放与使用,如何有正对性的对幼儿进行指导成为困扰幼儿园教师的主要问题。对此,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并且提出了一系列投放的原则,指导的策略等,但是始终没有详尽的具体的可操作的准则,使教师在具体操作时还是难以把握。

二、前人对结构游戏的研究

    (一)不同年龄班结构游戏的特点

1、小班:小班幼儿进行结构游戏的时候是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的,不会在搭建之前想好要搭建的物体,而是没有计划的进行搭建活动,只有当别人问他们搭的是什么的时候,他们才会注意自己搭的物体,然后思考自己搭的是什么。而且他们喜欢重复摆弄结构游戏材料,缺少一定的创新,经常喜欢把结构游戏材料不断的垒高,然后再推倒,不断的重复这个动作。小班幼儿因为刚上幼儿园,认识新的朋友也不是很多,同伴交往能力还不是很强,在游戏的时候经常是自己独自游戏,以自我为中心,不与同伴交流,自己玩自己的。

2、中班:中班幼儿比起小班幼儿在进行结构游戏时已经有了一定的目标,掌握了一定的结构游戏技能,在搭建物体时能初步指导先搭什么后搭什么,有一定的计划性,他们还可以独立搭建一些稍微复杂的物体,还会根据教师提出的主题进行,搭完之后还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美化自己的作品,也能遵守结构游戏规则,独立的整理结构游戏材料。

3、大班:大班幼儿在进行结构游戏时,有明确的目标,计划性也比中班强,能够围绕一个主题进行长时间的搭建,游戏坚持性增强。大班幼儿由于交往能力的增强,在游戏过程中喜欢和同伴一起进行合作游戏,合作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合作时也能合理分工,共同完成一个作品的搭建。大班幼儿的创造性和自主性也在不断提高,喜欢探索,喜欢搭建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在搭建的过程还追求作品的逼真和美观。

(二)不同年龄阶段结构游戏的教学目标

1、小班:幼儿应该学会认识结构游戏材料,并能够叫出结构材料的名称,还要学会认识结构材料的大小、形状、名称等属性,学习简单的结构技能,比如铺平、围合、延长、加宽、加高、盖顶等,会用结构材料搭建简单的物体,能够将物体的主要特征表现出来,识别上下、中间、旁边等方向。

2、中班:幼儿会选择利用结构材料,会看平面图,照着图正确搭建物体,还能和同伴一起建构一组主题建筑,会简单的评价结构游戏的作品,认识材料的高低、宽窄、长短、厚薄、前后、轻重等属性。

3、大班:幼儿能够区分左右,在结构技能上,应该要求大班幼儿建造比小班、中班幼儿更加复杂、精细、整齐、匀称的作品,物体的造型结构更富有创造性,会使用辅助的材料来装饰、美化自己的作品,能够集体合作、分工明确的建构物体,并对建构的物体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不同年龄阶段结构游戏的指导

    1、小班:教师可以采用情景讲述法激发幼儿的建构兴趣,比如“小兔子的房子被大风吹到了,我们再帮它搭建一个新房子吧!”,还可以带领幼儿去参观中班、大班哥哥姐姐搭建的物体来激发他们的兴趣;为幼儿提供足够的场地和材料,开始的时候可以建立初步的游戏常规,让幼儿安静的自己玩自己的结构玩具,不妨碍他人游戏;教幼儿学习认识各种结构原件,学习建构的基本技能;建立结构游戏的简单规则,交给他们整理玩具的简单方法,培养幼儿爱护玩具的习惯。

    2、中班:在平常的一日生活中不断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增加幼儿对各种常见的事物结构造型方面的知识;教师可以采用示范、讲解相结合的方法,也可用建议和启发的方式来指导幼儿掌握结构技能,并能运用结构技能塑造物体;既要鼓励幼儿独立进行创造性的建构活动,也要组织结构游戏小组进行集体的构建活动,引导幼儿在结构游戏中共同讨论、制定方案、进行分工合作;组织幼儿评议建构的作品,鼓励他们主动、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大班:在平时生活中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丰富幼儿的结构造型知识和生活中各种物体的造型,引导幼儿为结构游戏收集素材,保证结构游戏的主题和内容的不断发展;指导幼儿进行集体建构游戏,让他们学习自己制定计划(协商、确定构建主题、商量建构的具体步骤及方法、分工合作、确定建构规则)使大家创造性地共同构造一个复杂的作品;在幼儿建构过程中,教师要多采用语言提示方法教会幼儿掌握新的建构知识和技能,重点指导幼儿在建构过程中多运用新的建构技能;教育幼儿重视建构成果,通过作品展览会的形式,提高幼儿对建构成果意义的认识并提高他们分析、评价的能力;引导幼儿开展多人数、长时间的大型建构游戏,在建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鼓励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材料,帮助他们克服建构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完成建构作品。

(四)结构游戏中出现的问题

周红梅(2011)指出当前结构游戏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结构游戏时间不合理,结构游戏开展时间比较短,开展的次数也比较少;

2、结构游戏主题不充实,游戏的主题大多数是教师预设的,由幼儿主动提出的比较少;

3、结构游戏材料不丰富,材料形式不丰富、数量不充足、层次性不强,限制了幼儿操作水平的提高;

4、结构游戏指导不到位,存在缺失、放任、包办现象;

5、结构游戏评价不科学,教师在评价的时候,评价的内容简单、语言笼统、主体单一。

(五)结构游戏材料的投放

结构游戏材料从结构程度上可以分为两种,高结构游戏材料和低结构游戏材料。我国学者刘焱(1986)的实验研究就表明,不同结构化的游戏材料会影响幼儿的结构游戏,还会影响幼儿的智力发展。他指出幼儿在使用低结构游戏材料进行建构时,在搭建之前他们会在心里想象一下应该怎样运用材料去搭建自己想要搭建的物体的过程,因此低结构的材料更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同时他也指出低结构的材料更适合4岁以上的幼儿使用,因为太小的幼儿没有足够的经验来组织和驾驭低结构材料结构材料。

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来看,目前对建构游戏的特点、教学目标、教师指导、出现的问题及材料的投放有了一定的研究,但缺乏有具体的结构游戏现状研究,且教师的指导也缺乏一定的针对性。

本研究希望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在幼儿园实习期间,深入的对幼儿园大班结构游戏进行观察,并对出现的一些现状进行考察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以丰富一线教师指导结构游戏的经验。

三、结构游戏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提供材料不适宜

1、没有提供充足的结构材料

主要表现为:

第一, 材料形式不丰富。根据笔者观察发现,幼儿园的结构游戏材料以积塑、积木、智力拼图等为主,这些既美观又现代的游戏材料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属于高结构的游戏材料,幼儿在操作时往往会按照材料本身的造型进行设计,缺乏自己的思考和创造性。一些传统的低结构材料,如泥土、石头、秸秆、纸盒、瓶罐等已经基本上见不到了。对于幼儿园最常见的积塑材料和积木材料,教师明显得倾向于高结构的积塑材料,而且目前幼儿园配备的积塑数量也远远高于积木数量。       

第二, 材料数量不丰富。笔者发现该幼儿园配置的同一类型结构材料的数量不丰富, 如桌面结构玩具每种只有一篓,满足不了幼儿操作的需要,而且在有些主题结构游戏活动中,教师给幼儿发放的结构材料完全没办法搭建教师要求搭建的主题; 另外该幼儿园中型、大型结构材料严重不足,限制了幼儿的创作能力。 

2、没有提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结构材料

教师投放的结构材料没有随着幼儿年龄的发展而有所不同。虽然在交流以及实际的观察中能够发现教师在投放结构游戏材料时对幼儿年龄是有所考虑的,但从总体上来看,教师在实际投放结构材料的过程中并不能做到科学投放。首先在结构材料的种类上,该幼儿园小中大班的结构材料基本都是以积木和积塑主,虽然也有些其他结构材料,但教师在实际的投放中也倾向于积木和积塑材料。其次在结构材料体积的大小上,幼儿由于动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结构材料大小的要求是有所不同的。教师们表示,虽然她们知道应给不同年龄的幼儿提供不同体积的材料,但考虑到空间的限制以及材料的安全性,他们在投放材料时还会以安全为主。

3、没有及时调整和更换结构材料,材料层次不丰富

当幼儿需要拓展游戏的情节或更换游戏的主题时,教师没有根据主题提供相应的游戏材料。该幼儿园大班结构主题已经变了多次,但结构材料却基本没变。幼儿基本上是重复以前的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实现幼儿创造性的发挥。

案例一  大班结构游戏“春天的幼儿园”

在大班结构游戏“春天的幼儿园”主题活动中,幼儿正欣赏着他们搭建的幼儿园种植园大门,这时一名幼儿发现,在教师提供的图片上门的两边是翘起来的弯弯的尖角很漂亮,于是小朋友们提议在大门两边上加入弯弯的尖角,于是他们开始忙着找能搭建出弯弯尖角的材料,但他们尝试了几种材料都不合适,有的材料尖尖的但不弯,有的弯但没有角,尝试了几次后小朋友们选择了放弃,开始在旁边搭建一个一模一样的大门。

在本次的游戏中幼儿通过观察发现门的两边上有弯弯的尖角,于是萌发在原有建构的基础上增加情节的创意,如果这时教师能及时提供一些辅助材料或可替代的材料,那幼儿的建构水平就会提高一个层次。

    解决策略:

1、提供足够数量和种类的玩具

    教师应根据游戏的发展和幼儿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提供数量和种类都适宜的结构材料。教师应事先考虑好多少材料适合多少幼儿进行游戏,如果数量不够应该适当增加或者另外调整其他结构材料进行补充。另外,对于比较喜欢模仿的小班幼儿应提供种类少,但是每种材料的数量相对较多的材料, 对于比较喜欢创新的大班幼儿来说,则应该提供种类多,但是每种材料的数量相对较少的材料。

2、提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材料

    提供给幼儿的材料应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例如给小班幼儿应提供体积较大、形状单一、颜色鲜艳的材料。针对结构能力强的幼儿应多提供辅助材料进行结构,对于能力弱的幼儿应提供结构简单易于操作的材料。

3、根据游戏内容的变化及时调整材料

    在幼儿需要更换主题时,教师应事先考虑幼儿可能会需要的材料, 并及时调整原有的游戏材料,尽可能提供充足数量和种类的材料。在游戏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幼儿的游戏情况,了解幼儿是否有扩展游戏情节的需要,在幼儿需要扩展游戏情节时及时补充或者更换材料。但是也不可频繁地更换游戏材料,以免幼儿的注意力过多地被材料的外形和颜色所吸引。

(二)引导策略不适宜

    1、教师的预设成分过多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但是在结构游戏中,教师预设主题、内容、材料的成分过多,使得幼儿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显现。教师预设幼儿游戏的主题、限定每个区域的建设物, 这将局限幼儿的思维进行大胆想象。在游戏过程中,教师按照自己预定的目标对游戏内容的示范讲解过多, 则易造成幼儿安心模仿学习的现象, 也将直接导致幼儿的主动创造减少。

    2、指导方式不适宜

第一,教师没有对幼儿的结构游戏进行指导,放任幼儿自己进行结构游戏。结构游戏不仅仅是一种操作性的游戏活动,它还蕴含着一定的教育理念,而在实习过程中,笔者发现教师并没有在结构游戏之前认真确定游戏主题,发掘结构游戏的具体教育价值,确定结构游戏的具体目标,教师只是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提醒幼儿注意安全,管理幼儿的游戏常规,只要不出现安全隐患和特殊情况, 教师基本上不观察、不指导幼儿的结构游戏方法和结构游戏水平,也不引导幼儿游戏的进一步发展,完全放任幼儿自己玩。

案例二 大班结构游戏

在大班的一次桌面积塑游戏中,教师事先准备了九张桌子,把小朋友们分成了九组,每组四人进行结构活动。教师在每个桌上都放了一筐结构游戏材料,教师说:“你们每组桌上都有一筐玩具,四个小朋友一起使用,可以四人合作搭建,也可以单独搭建。” 之后小朋友们就进行了自由搭建,但没过多久亮亮和哲哲就发生了争执,抢夺对方手里的结构材料,老师就走过去进行了调节。大约过了15分钟,有的小朋友觉得建构游戏没有意思,有的去图书区看图书了,有的去小医院当病人,还有的去小舞台当观众,甚至有些小朋友开始拿着积塑玩具到处追逐打闹。教室里面闹哄哄的,教师看到后便让幼儿停止游戏,并大声训斥幼儿:“让你们玩游戏都不好好玩,下次再这样就取消游戏时间。”

在整个结构游戏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仅仅是保证幼儿的安全,不出乱子,维持秩序,对幼儿的结构游戏过程,教师完全不指导,也没有切实观察幼儿在结构游戏中的真正需要,使得游戏变得无趣,无法激发起孩子玩游戏的兴趣,教师只知道教训幼儿,却并不思考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也不反思自己对结构游戏无指导的行为。

第二,教师对幼儿结构游戏管得太死,不相信孩子的能力,害怕幼儿搭不好,不给孩子根据自己的意愿搭建物体的机会,在结构游戏中直接为孩子选好建构的材料、让幼儿照着老师提供的结构造型进行搭建, 有时教师看幼儿总搭不好时,教师甚至会走到幼儿身边帮他搭建。

案例三 大班建构区

一次区域游戏中,教师看见小小在建构区中没事情做,就走过去说:“小小,你看天天和圆圆在搭建医院,你去看看他们需要帮忙吗。”说完小小就听从老师的安排去加入天天和圆圆搭建医院,过了不久医院就搭好了,小小看见其他小朋友在搭建大桥,她也想参加,就去问老师:老师我可以和他们一起搭大桥吗?”教师发现搭大桥的小朋友已经有四个了,由于教师的空间有限,教师怕人多会把已经快要搭好的大桥给弄垮,于是教师就做主让小小去搭房子,小小很为难的说:“老师我不会搭房子。”老师:“搭房子很简单的,来老师教你。”教师边说边迅速地拿起结构材料搭了起来,教师说:“你看,搭房子很简单的,老师已经帮你搭好底座了,你只要照着老师的方法一层一层往上继续搭建就可以了。”说完教师就离开了建构区,笑笑就坐在椅子上按老师教的方法搭建房子。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老师在结构游戏中还是还是比较关心孩子的,会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看到孩子没有事做就及时进行了介入指导,这点是值得肯定的。但在这个以教师为主导的案例活动中教师随意安排幼儿去建构他并不愿意的房子,包办了许多本来可以通过幼儿的自主探索、协商合作完成的事情。我们可以想象在幼儿接下来的拼搭中幼儿并没有进行真正的自主探索活动,而只是简单机械的重复教师交给他的动作。

解决策略:

    1、游戏过程中给幼儿足够的自主性

    游戏的主体是幼儿,教师应该给幼儿足够的自主性,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目的选择所需的游戏内容和材料。教师不要对游戏的内容做过多限制,允许并鼓励幼儿创新,启发幼儿积极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创造。

    2、采取适当的介入方式

    教师应多采用平行介入法和交叉式介入法。平行介入法是指教师在幼儿附近,与幼儿玩相同或不同材料和情节的游戏, 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到暗示指导的作用。交叉式介入法是指当幼儿有教师参与的需要或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 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间的互动, 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垂直介入法只在幼儿有不安全倾向的时候使用,一般情况下不宜多用。

(三)评价方式不适宜

1、评价缺失

    大多数幼儿园都把结构游戏时间安排在餐前或幼儿离园前的一段时间,这样就造成了很多孩子在结构作品没完成的时候就到了进餐时间或离园时间。教师们往往忙于孩子的就餐或与前来接园的家长进行交流,很多时候就直接把结构游戏的讲评省略掉了。

2、评价的语言笼统不准确

    教师对结构游戏的评价常用的语言是“真棒”“真好看”之类的词语,这种评价虽然能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但这些话往往没有针对性,不能起到提高幼儿结构水平和能力的作用,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指导评价。幼儿“棒”在哪里,作品“好看”在哪里,幼儿往往并不知道。

案例四  大班结构游戏“我的家”

在中班结构游戏“我的家”结束时,教师请小朋友都来评价一下自己的建构作品。一组的小朋友说:“我们建的是一个别墅,这个别墅一共有三层,第一层是客厅,第二层是住的房间,第三层是个大大的阳台,周围还有一个围墙。”老师说:“真棒,你们太能干了!”二组的小朋友说:“我们建的是只有一层的家,但我们搭了很多的房间,有客厅,有厨房,有睡觉的地方,看着是我们搭的小床和电视。”老师说:“真漂亮!”

在讲评中,教师充分尊重了幼儿,让每一组的幼儿先自己点评,老师再对幼儿的作品进行点评,但教师的点评并没有针对幼儿的结构过程或最终成果本身进行点评,也没有针对幼儿存在的问题进行引导,所以幼儿很难获得提升,也不知道自己的作品具体好在哪里。

3、偏重于结构作品本身的评价。

    教师将结构游戏定位于幼儿的自主操作性活动,很多教师对幼儿的结构活动采取放任的态度,对结构游戏的指导也偏重于纪律的维持,这样教师很难对幼儿的结构过程有细致的观察,教师的评价往往集中在结构作品好不好、像不像等最后结果的评价,缺乏对结构过程以及幼儿合作性、坚持性的评价。

4、评价主体单一。

    游戏结束环节,大多以教师的评价为主,没有幼儿的自评和同伴的互评。这些导致了评价对幼儿结构游戏的发展没有真正的促进意义。

    解决策略:

    1、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

    教师可以综合采用反映式、问题式、欣赏式的评价方式。在对活动情况进行基本阐述的反映式评价过后,如果教师想引导幼儿更加深入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可以采用问题式评价;而如果重点想引导幼儿学习作品,则应采用欣赏式评价,更多地引导幼儿进行欣赏作品。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可使评价较好地达到既定目标。

    2、评价应注重解决问题,提升幼儿游戏水平

    评价环节是引导幼儿提升游戏水平的重要环节。讲评时,教师可以从本次活动目标的角度引导幼儿思考,对照教师的引入环节分析实现程度,并针对目标的实现程度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评价也可以引导幼儿针对游戏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思考,提出解决的方法或改进措施,还可以从推进下一次游戏的角度进行思考,探究如何搭建出更好的作品,提出更深层次的要求,引导幼儿能够逐步完善,以逐步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促进幼儿的发展。

网友评论
请您评论(您的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游客不能评论。[请登录]


站内搜索 网站地图 电子邮箱 在线调查  后台登录
POWERED BY SSF中小幼数字化管理一站通 V2020.00611.final md47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4-2024
主办单位:南京市爱达幼儿园 地址:() 电话:02552431401 传真:02552431401
访问计数:   苏ICP备13060594号
计划总结
教育叙事
精彩呈现
网上教研
一周食谱
重要通知

扫一扫